首批!杉岩数据通过中国信通院分布式存储评测

Sort:Company dynamics Release time:2022年07月15日
Share:

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分布式存储凭借支持混合负载、数据融合、数据分级、安全可靠等特性,成为海量新兴数据应用的最佳数据底座。7月1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分布式存储产业方阵(DSIA)承办的“分布式存储产业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新经济、新应用、新存储”为主题,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产业界等各方嘉宾共同见证分布式存储成果的重磅发布。


成果1:发布“首批”分布式存储评测通过企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是国内在大数据领域起步早、覆盖广、技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第三方权威评测机构,已成为供给侧产品研发和需求侧采购选型的风向标。


此次评测“首次”面向分布式存储,为确保评测结果的权威性、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秉承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历经产品资料审核、测试报告审核、质询与答疑、集中评议等一系列严苛的评审环节后,杉岩分布式存储系统凭借先进的研发理念、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在物理资源层、软件系统层、运维管理层、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均满足测试要求,获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权威认可。参与本次评测的有华为、新华三、联想凌拓和杉岩数据4家企业,杉岩数据是唯一一家分布式存储软件评测企业。


图1 分布式存储评测首批通过企业授牌仪式


杉岩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块存储、对象存储、大数据存储和文件存储服务,支持各种数据库负载、虚拟化应用和云原生应用等,满足关键业务和形态各异的众多应用的不同存储需求。灵活的软件定义架构,对应用提供高性能快照、跨数据中心灾备等企业级存储服务,软件系统部署于通用服务器,可以持续更新硬件使系统永远处于最佳状态,并快速响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


成果2:“首次”发布分布式存储产业生态图景和发展白皮书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加快释放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价值成为发展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5G、AI、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兴应用,分布式存储成为海量新兴数据应用的最佳数据底座。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分布式存储产业方阵首次正式发布了《分布式存储产业生态图景(V1.0)》、《分布式存储发展白皮书(2022年)》,为分布式存储产业整体脉络发展提供了详实参考,以促进分布式存储软硬协同发展,加速技术创新,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2 《分布式存储产业生态图景(V1.0)》


图3 《分布式存储发展白皮书(2022年)》


《分布式存储产业生态图景(V1.0)》、《分布式存储发展白皮书(2022年)》诠释了分布式存储适用的九大典型应用场景及发展建议。生态图景及白皮书从五个维度自下而上分别从关键部件、产业形态、服务类型、应用场景、应用行业,为分布式存储产业链企业级最终用户提供产业发展脉络,展示分布式存储生态格局。从需求端、供给端、产业组织三方面提出了九大典型应用场景,成效凸显,深化分布式存储应用价值,包括虚拟化/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海量数据备份归档、视频监控、电子票据影像、医疗影像、非线性编辑、工业互联网九大应用场景。纵观报告,为更好的支撑应用快速变化及技术变革,分布式存储产业正发生着活跃的创新。


成果3:“首次”发布分布式存储相关标准体系


分布式存储标准体系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整的体系引领和指导。会上,《分布式存储一体机技术要求》、《分布式存储性能评估方法》两项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围绕用户实际应用和先进技术方向,强化标准体系的顶层规划设计,从产、学、研、用建设高质量技术要求和产品规范,完善分布式存储标准体系。


图4 《分布式存储一体机技术要求》、《分布式存储性能评估方法》标准


此次分布式标准体系的发布,通过符合性认证、对接测试、性能测试等方式,实现对分布式存储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的有效评价和认定,促进技术与产品的迭代更新以保证分布式存储产业的良性发展,为规范产品夯实基础。杉岩数据作为《分布式存储发展白皮书(2022年)》、《分布式存储一体机技术要求》、《分布式存储性能评估方法》的核心参编单位,共同为分布式存储产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用“新存储”赋能“新经济”、“新应用”。


Your privacy is important to us

We use cookies to personalize and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By clicking "Accept all cookies",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You can read our Cookie Policy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ne

Service Hotline

400-838-3331

More contact information

Top

Scan code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