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提供独立存储系统,杉岩数据的做法是与硬件松耦合、与应用紧耦合

Sort:Media coverage Release time:2019年12月26日
Share:

根据Gartner报告,到2020年,有70%~80%的非结构化数据将存放在被SDS(软件定义存储)管理的低成本存储上,而非结构化数据约占未来十年数据产生量的90%。所谓的软件定义存储,就是将相同或不同数据中心的各种存储资源抽象化、池化,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不同应用,满足企业自动化使用存储的需求。


成立于2014年9月的杉岩数据是一家企业级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商,为企业IT系统、私有云等提供存储功能,通过将多个标准化服务器的直连存储资源汇聚为一个虚拟存储池,可以单独部署或与传统存储混合部署,提供更加简单、灵活的企业级SAN服务。创始人陈坚曾在华为工作14年,2008年开始负责华为存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2010年团队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存储式产品。杉岩数据几位联合创始人,均为当时的产品经理、首席架构师等业务骨干。


传统存储已有30多年历史,主要是通过硬件冗余保证数据安全,软件定义则是通过分布式软件弥补硬件的缺点。国内目前专注做分布式存储的公司很少,陈坚认为,主要是因为存储作为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本身对工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对存储系统的理解和经验、对企业级客户需求的把握。现在有很多开源存储软件,但是真正打磨成产品,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而存储系统责任重大,一旦出现数据丢失等问题,产品很难在市场立足。


在他看来,企业级用户对存储系统的需求主要有3个。一是稳定,也就是不能停机、丢数据;二是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性价比高,大多数企业需要极致性能的业务不到10%,因此满足实际运用就够了;三是可用性好,运维简单,传统存储需要配备专门的存储管理员,管理十分复杂。我们之前的文章也谈到,传统存储存在着扩展困难、大规模集群下容错和可靠性差、iops和带宽不足、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等痛点。


基于此,团队2015年3月推出SandStone-USP统一存储系统,兼容传统SAN设备,可以应用到传统存储的应用场景,同时全面兼容Vmware/Hyper-v/KVM/Xen等主流虚拟化软件平台,而且更适合虚拟化和大数据等云计算应用场景,包括行业IT应用、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私有云/虚拟化以及容灾备份等、超融合解决方案。


未来的存储产品一定是与硬件松耦合,与应用紧耦合,前者是软件定义存储SDS、Server SAN、超融合,后者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这样的存储革命正在波及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大多数企业。杉岩数据的价值在于,为企业提供更可靠、更高性能、更具扩展性的存储系统。


具体来说,杉岩数据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解决企业用户的存储需求:

可靠性。传统存储主要通过备份来防止数据丢失,杉岩数据的做法是,通过分布式算法将同一份数据的数据块分散存放在多个磁盘上,数据以2或3副本存储,保证不同副本数据存储在不同节点上,某副本数据损坏,依然有完整数据可用,并能自动修复。

性能。采用SSD缓存技术实现写加速,热点数据缓存在SSD高速缓存中,读请求优先从SSD高速缓存读取数据,其次从HDD磁盘中读取。

可扩展性。性能随节点、容量增长而线性增长,可划分资源池进行故障域隔离。支持单一物理集群3-1024个节点线性扩展,在线动态新增、移除节点或磁盘,系统能自动迁移和重新平衡存储资源。


根据陈坚的统计,这套系统能帮助企业节省60%的成本,包括初始投资、机房空间、能源消耗等,运维成本下降30%,安装部署小于10分钟。

目前,杉岩数据已服务过电力、制造业、教育、政府、运营商等领域20个企业用户,SandStone统一存储软件现已部署商用项目总容量达到数十PB。产品主要按license或节点收费,平均客单价在20万左右。


团队方面,目前近50人,其中80%为研发技术人员。创始人陈坚,14年华为系统软件研发、规划及项目、团队管理经验,8年华为云计算与存储领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规划和产品规划经验,华为第一代分布式存储产品经理兼首席架构师;CTO邱尚高,8年华为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系统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经验,2年分布式数据库研发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参与华为第一代虚拟化、分布式云存储以及下一代分布式存储系统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其它成员主要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专业级存储团队,平均有5年以上经验。


杉岩数据曾于2015年年底获得上海天玑数据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6年,先后作为创始成员加入英特尔发起成立的软件定义存储联盟、英特尔Storage Builder Program合作伙伴计划及中国开源云联盟。


Your privacy is important to us

We use cookies to personalize and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By clicking "Accept all cookies",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You can read our Cookie Policy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ne

Service Hotline

400-838-3331

More contact information

Top

Scan code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