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银行核心系统存储选择分布式存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目前我社正在考虑建设新一代双活数据中心,在规划核心系统使用的存储时,是使用集中存储还是使用分布式存储是我们考虑的难点。请问如果考虑使用分布式存储,在分布式存储的选型上应重点考虑哪些方面,在关键性能指标、存储的稳定性、健壮性、并发性、数据复制、双活等方面主要侧重考虑哪些问题。
答: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存储选型主要应从2个维度考虑:
1、 运维管理维度
由于银行的业务贯穿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对稳定性要求极高,存储作为数据的承载,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存储的运维管理压力很大、风险很高。自从银行业务电子化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总结出了IT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功能性需求,分布式存储虽然是云时代下的新型存储,但仍应满足这些标准:
可用性:存储应能够保持一直可以正常访问并得到正常响应,现代银行的存储通常建设为存储池,即1套存储同时给多个业务系统使用,为保证核心业务的存储服务需求,分布式存储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满足不同业务的SLA要求,比如用户QoS、数据重构QoS、配额等
可靠性:传统意义上的可靠性主要是指存储服务时间方面的要求,包括需要提供多长的服务时间,服务中断的频率,以及服务中断后恢复的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常见的通用存储技术有快照、克隆、同步复制/异步复制等,分布式存储由于架构的特点,属于分布式系统,遵循CAP理论,优先满足C和P,保证数据的强一致性,通常要求支持副本、纠删码、多版本、CDP等。银行对存储的可靠性要求通常为5个9(99.999%),分布式存储可达11个9。
可扩展性:数据的爆发增长使得扩容变成存储运维的经常性操作,作为分布式架构的存储,天生就具备良好的横向扩展基因,可支持超大型数据中心成千上万个节点的规模,灵活的在线扩缩,真正实现了按需使用和调配。
安全性:由于信息安全的事件频发,对于存储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布式存储主要是通过以太网提供服务,因此应该具备传输加密和数据加密的能力,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同时为满足审计的要求,还应具备行为记录、日志审计等功能。
管理性:自动化运维是大规模存储集群下有效降低管理风险、压力和成本的重要手段,分布式存储应能提供多种自动化管理手段,例如容量预测、故障预测、自动巡检、图形化操作。很多银行都遇到传统的集中式存储设备生命周期的问题,设备更替而导致的数据迁移,一直都是存储运维中的高风险运维难题,分布式存储的分布式架构设计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难题,只需点点鼠标,即可在线完成设备更换。
经济性:海量的数据提高了对存储利用率的要求,分布式存储通过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纠删码、多故障域、设备利旧等方式,保证了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存储利用率,结合便捷的管理,降低存储的整体TCO。
2、业务支撑维度
银行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以开放银行、智慧银行为目标,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很多银行开始双核心(传统核心和互联网核心)或应用分布式的建设和改造,相对应的对存储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运行环境的支撑:虚拟化、云平台、容器已经是应用标配的运行环境,分布式存储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同时支持稳态的传统业务和敏态的创新业务,例如支持Vmware VAAI、支持Windows ODX、Openstack Cinder驱动、K8S CSI驱动
性能支撑: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的增长,存储性能也受到了挑战,分布式存储虽然可以做到性能随容量的增长而增长,也仍需智能缓存、快速检索、支持全闪盘等技术的辅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影像平台,很多银行的影像平台改造都是因为NAS或ECM架构无法支撑海量文件下的业务性能要求而采用对象存储方案。
服务能力支撑:银行业务正在不断渗透和深入客户的业务场景,提升服务能力,比如供应链金融、产融平台、新零售,存储除了需要提供标准的块、文件、对象服务外,还需要具备多种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常见的有内容识别服务、格式转换服务、检索服务、预览服务、大数据服务、备份服务等。结合多种金融科技,形成AI智能存储,打造全行级的数据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