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不同存储场景,不同数据形态的存储问题
提供高效、智能、可靠的数据管理方案
联系方式
售后服务热线
400-838-3331转3
关注官方公众号
服务邮箱
support@szsandstone.com
关注杉岩小助手
目前,IDC市场上乃至是互联网市场上最为火热的是什么?毋庸置疑那就是云计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上云热潮。那么,建立私有云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为什么企业要建立私有云呢?
当网盘、跑游戏、做备份、存视频,云数智趋势下,对象存储过得风生水起,从BAT的公有云到企业私有云都有出镜。IDC中国SDS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对象存储增长率超过150%,2019Q1对象存储在中国SDS市场占据19.6%的份额,实现了“very fast”的增长。
对象存储(Object Storage Service,OSS),也叫基于对象的存储,是一种解决和处理离散单元的方法,可提供基于分布式系统之上的对象形式的数据存储服务。对象存储和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块和文件系统等存储形态不同,它提供RESTful API数据读写接口及丰富的SDK接口,并且常以网络服务的形式提供数据的访问。简单理解,对象存储类似酒店的代客泊车。顾客(前端应用)把车钥匙交给服务生,换来一张收据(对象的标识符)。顾客不用关心车(数据)具体停在哪个车位,这样省事儿、省时间。
一提到对象存储,大家多半会联想到“存储海量文件”。但随着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场景的广泛部署,客户对业务的敏捷性要求越来越高,尽可能地精简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变得更加重要。面对这些需求变化,身处幕后的存储设备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存储”这个基本要求。一些领先的对象存储厂商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原本外置的业务处理能力集成到存储上来,让存储做“更多事情”,结合业务需求来赋能应用,帮助客户实现更大价值。
为了满足部分客户在海量图片处理场景下对业务敏捷性和处理效率的要求,SandStone MOS在V5.4版本中新增图片处理功能,使图片处理的全业务流程均在对象存储内部完成,让流程处理从“繁琐低效”走向“简洁高效”。本文即对该特性进行专题解读。
最近有很多朋友拿着一篇关于“ceph运维那些坑”的文章来找我,起初我并没有在意,毕竟对于一个“新物种”来说,存在质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陆续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甚至圈内同行来问我如何看待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做为一名Ceph开发和运维的技术者,理应站出来为Ceph说点什么。
首先,原作者分析Ceph运维中遇到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在实际的运维过程中还出现过其他更复杂的问题。因为最初的Ceph只是社区提供的一套开源版,因而想要实现产品化需要趟过很多次“坑”,就像最早的安卓系统一样。我想任何产品在一开始都难以做到十全十美,因为技术本身就是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发展的。不过,在这里我想澄清的事实是:连初涉Ceph的运维人员都能发现的问题,研究Ceph多年的资深技术人员们肯定也早已发现。
传统的外部存储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网络连接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NAS是对数据文件进行操作的功能单一的设备,它通常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局域网。SAN是针对对磁盘块进行操作的一种网络存储设备,因此也叫作块存储。 SAN通常使用光纤通道连接设备。
传统的存储系统是基于设备的,如果在SAN上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块存储空间,那就是用户能够使用的存储空间。可以说它是有目的性的,只能做一件事情。
DAS(Direct-attached Storage) 直连存储直连式存储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SCSI连接,SCSI通道是IO瓶颈;服务器主机SCSI 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无论直连式存储还是服务器主机的扩展,从一台服务器扩展为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群集(Cluster),或存储阵列容量的扩展,都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停机,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