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售后服务热线

售后服务热线 400-838-3331转3

售后服务热线

关注官方公众号

服务邮箱

服务邮箱 support@szsandstone.com

服务邮箱

关注杉岩小助手

为什么“检测数据安全合规存储”是先进制造企业的必选项?

分类:数智百问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分享:

当工业相机的快门以毫秒级频率闪动,当AOI、X-Ray、AVI等检测设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制造企业收获的不仅是检测效率和缺陷识别准确率的提升,还有动辄上百亿文件、数PB容量的检测数据,以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为例,单个工厂可产生6.46PB/年质量检测数据,法规要求检测数据保存期长达15年。

这些数据既是质量回溯的“关键凭证”,也是质量分析和工艺优化的“金矿”,更是面向高端市场时必须长期留存的“合规数据资产”。

本期《数智百问》结合杉岩数据最新实践,系统回答“为什么检测数据安全合规存储是先进制造企业的必选项?如何确保海量产线检测数据长期安全保存?”。

为什么说“数据安全合规”是制造企业的“生存底线”?

随着市场准入和政策监管收紧,质量管控要求日益规范和严格。为了满足下游客户的质量追溯要求以及遵循国家相关质量控制法规/行业标准,制造企业通常需要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数据进行长期保存,例如消费电子行业产线检测数据通常需保存3~5年不等,动力电池行业则需要保存15年。这些数据的安全合规保存,不仅是法规的硬性要求,也关系到与下游客户的业务合作。

1.法规“红线”:不合规=天价罚款+停产整改+品牌崩塌1.法规“红线”:不合规=天价罚款+停产整改+品牌崩塌

随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电子制造等先进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加强安全监管,国内和国际都在政策法规层面对质量管控作了严苛的规定。

国内来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到《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国家层面多次强调质量管控场景,目标是质量在线精准快速检测和全过程追溯。此外,《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等标准规定,生产者应当保存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标识、检验等方面的信息记录。

国际层面,中国制造企业加速出海的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海外相关标准,如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车规级芯片AEC-Q100&ISO26262、欧洲CE认证、电池护照与美国UN38.3认证,大多认证标准均严格要求质量检测数据保存周期为3~15年,必须防篡改、可追溯,否则产品不得上市。

2.下游客户要求:不合规=定责困难+丧失订单

消费电子品牌商、汽车整车厂商在供应商审核时,往往将“质检数据长期保存”作为刚性条款,如数据保存要求无法做到合规,则将面临罚款处罚并影响进一步合作。

当产品出现批量缺陷,质量检测数据是最直接的“追责证据”,若数据完整且可追溯,企业能快速定位是“原材料批次问题”“设备参数异常”还是“操作失误”,精准召回并减少损失;若数据丢失,企业可能因“举证不能”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传统数据存储管理方式为何守不住安全底线?

面对海量检测数据,许多企业还在沿用传统存储方案——NAS(网络附加存储)和机台本地硬盘存储。但在数据需要长期保存场景中,它们的“隐患”逐渐暴露:

1.机台本地硬盘:“分散式”带来数据风险

数据误删误操作:单台设备对应一个硬盘,成百上千台设备的检测数据分散存储,质量工程师需逐个设备拷贝数据,硬盘数据误删、遗漏、未正常存入等情况极易发生。

物理安全无保障:硬盘与设备强绑定,运输、维修时易因震动、误操作导致物理损坏;设备淘汰时若未彻底清除数据,可能被回收渠道窃取。

访问控制形同虚设:本地硬盘依赖设备自身账号认证,老旧设备还存在系统漏洞,攻击者可通过物理接触硬盘或植入恶意程序,轻松窃取或篡改数据。

2.NAS存储:“集中式”带来管理难题

扩展性受限:无法灵活扩容,如因存储容量爆满造成数据无法正常写入,则将导致产线停机。

单点故障风险高:震动、跌落、长期高温、突然断电都可能导致磁盘损伤,若控制器故障或硬盘阵列(RAID)失效(如多盘同时损坏),可能导致批量数据丢失。

权限管理混乱:NAS支持多用户共享,但质量数据常涉及跨部门协作(质量部、生产部、IT部),若权限策略配置不当(如未定期清理离职员工账号、未限制敏感目录读写),可能出现“误删关键数据”“越权访问数据”等问题。

网络攻击面大:NAS需开放SMB、NFS等协议端口,若未部署防火墙或及时更新固件,易被勒索软件(如WannaCry)攻击。

破局之道:从数据采集存储到管理应用,全链路守护数据安全

面对传统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的“先天不足”,制造企业需要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作为深耕智能制造产线检测数据管理的厂商,杉岩数据推出的杉岩检测数据管理系统IDM,通过“采集-存储-管理-应用”全链路优化,为海量检测数据构建了“安全、合规、可用”的防护体系。

1.万级规模机台数据自动汇聚,确保数据“颗粒归仓”

数据采集汇聚是存储的第一步,杉岩IDM通过在车间检测机台部署IDMAgent,将机台数据按设定规则实时/周期性自动上传,上传状态实时监控,同时支持自定义数据传输动作执行时间段,通过QoS技术保障关键业务优先响应,确保不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实现上万个机台数据全量汇聚,统一管理。

2.“分布式架构+多重安全特性”,让海量数据安全存储

海量数据安全存储:杉岩IDM底层基于分布式对象存储架构,支持千亿文件/EB级存储容量,单一命名空间下,满足高并发访问需求,支持业务在线时存储服务器横向扩容及整池扩容,扩容后新数据存放于新的存储池,老数据提供读服务,有效避免数据重平衡对前端业务的冲击;加之部署简单、灵活扩展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爆炸式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解决传统NAS存储和本地硬盘无法弹性扩容的难题。多重安全特性:支持副本、纠删码、亚节点纠删等数据保护机制,支持WORM、桶内数据加密、多版本、回收站、CDP和多用户隔离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防篡改、防误删、灾难恢复和权限控制等。同时支持同城双活、异地容灾能力,确保存储安全可靠。

自动化运维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特性帮助用户简化运维,例如容量预警、桶审计日志、对象业务统计、硬盘亚健康、网络亚健康,多集群管理等。此外,在告警管理方面也支持多样化的告警方式,例如微信告警、电话告警、邮箱告警,支持自动巡检并生成巡检报告。

3.数据全生命周期“可管可控”,满足合规要求

数据安全隔离:根据不同角色,自定义操作权限和视图,细颗粒度权限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分级管控,实现企业统一权限管理,数据有效共享,安全隔离。

数据自动分层:覆盖数据“产生-存储-使用-归档-销毁”全流程,通过数据自动分层迁移功能将冷数据归档至磁带库等低成本高可靠存储介质,全程免备份软件/归档服务器,在需要调阅时,可以文件级精准恢复,实现冷数据秒级检索,TCO降低55%+,数据合规保存50年。此外,可将过期数据自动删除,避免人工操作导致的数据误删。

4.数据安全检索调用,共享互通

数据检索权限管理:在质量管理或质量追溯时,机台操作员或质检相关人员,可根据设定的用户权限,精准秒级检索指定数据,确保数据找得出、找得准,避免了因越权问题导致的风险。

数据跨系统共享互通:IDM实现跨厂区、跨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建立核心数据中台,QMS/YMS/MES等系统可以无缝共享互通调用质检数据,自动解析并形成统一的质量视图,进行深度关联分析,提升检测数据的利用价值,同时也避免了数据流转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风险。

结语:筑牢检测数据“安全堡垒”,提升制造企业隐形竞争力

在“质量即生命”的制造业,当检测数据真正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安全和合规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品牌与利润的新护城河。它能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提升质量追溯效率,更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分析,推动工艺优化与降本增效。挖掘海量检测数据价值的能力,正成为制造企业的“隐形竞争力”。

杉岩检测数据管理系统IDM,在攻破智能制造海量产线检测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难点和痛点的同时,进一步加速数据价值释放,助力制造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使用 cookie 来个性化和增强您在我们网站上的浏览体验。点击“接受所有 Cookie”,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您可以阅读我们的Cookie 政策以了解更多信息。

电话咨询

服务热线

400-838-3331

更多联系方式

顶部

扫码关注